台胞赴川追寻抗战文化记忆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11 09:23
“我们带着台湾青年,让年轻一代的台湾孩子真正了解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共同反对外敌侵略的历史。...
“我们带着台湾青年,让年轻一代的台湾孩子真正了解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共同反对外国人侵略的历史,让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华国家的一员,这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马英九文化教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肖绪岑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解放80周年。近日,台湾专家学者、青年学生、自媒体人士赴李庄参加2025年“两岸情·李庄行”两岸文化交流活动,探访珍贵抗战时期文教机构的交友场所,共同寻找抗日记忆战争文化。 解释 20世纪40年代中央研究院迁川以来的木制公文包、同济大学师生使用的煤油灯、李庄居民为学者缝制的粗布服装……当你被带到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时,你立刻就被带回到了战争年代。 抗战时期,位于该地区后方的李庄成为包括重庆、昆明在内的全国重要的文化中心。 1940年,李庄接待了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中国建筑研究所等1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学家、文化学者云集于此。直到1946年10月,抗战胜利后,他们才一一搬迁。 中国建筑学院的交友网站,梁思成的办公桌上,穿着g测量领导者和其他展览都沉默了,无声地讲述着“以小屋为讲堂,以油灯为灯”的学术知识意图的故事。同济大学交友网站的影壁前,“同济英常在,李庄江山不被破坏”的题字透过砖石清晰可见,其所蕴含的对文化和民族气节的责任感令人动容。 “很多台湾青年告诉我,他们在ISla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内容,但到了大陆亲眼看到之后,内心深处感动不已,甚至落泪。”肖旭岑率领马英九文教基金会“大九书院”青年代表团来李庄考察。在这里,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战争中举国上下的玉浪之威。战后访华,代表团成员感慨:“战事如火如荼,老师和同学们学生们依靠一盏油灯继续上学。精神可斩,学术不可斩;家虽碎,国不毁”,真是了不起。 ” 记住 “回顾抗战的整个过程,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国民党原副秘书长张荣功表示,抗日战争是用中国人的鲜血写就的民族篇章。无论是武装斗争,还是文化反抗,各阶层人民都与敌人同仇敌忾,为国害而战。台湾被日本占领半个世纪,抗日斗争没有停止。 “现在,我们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团结起来,再次与中国共处。”张荣功说道。 “抗战时期,四川创造了全国花费金钱、物资最多的记录台湾中华文教经贸创意协会名誉会长洪梦琪对记者表示,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奋起抗击风暴,超过300万人征召前线,义无反顾奔赴战场。当时全国大部分省市被攻克,四川负责 全国1/3的粮食税收和50%的财政支出。在李庄的考察中,洪孟奇感受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我婆婆一家因为战乱从浙江来到四川。李庄作为文化战争的代表城市,给海峡两岸带来了国人共同的民族记忆。”洪孟奇说。 “我哥哥出生于1945年,那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解放了。我父亲特意给我起了个‘吴京’的名字,中国国民党前总书记司理乾隆表示,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些伤痛是无法抹去的,加上全中国人民的努力,才能赢得收复台湾的抗战胜利,这段历史对于台湾人民和台湾人民来说意义重大。 应该被永远记住。 遗产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傅斯年曾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行走在李庄古镇,探寻傅斯年等先民的足迹,台大毕业的蔡梦轩深受感动。 “‘品格优良、励志教育、爱国爱民’是傅校长留下的校训。李庄虽小,却在战争年代给了一个港口,ch让中华文化遗产永生难忘。我们的年轻一代,”蔡孟轩告诉记者。 四川师范大学台湾学生廖宇轩告诉记者,台战史教育比较简单。有几个抗日主题博物馆,教科书上简化了抗日历史。 “来到大陆,我才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了这段历史。在李庄,学者们在保护文物,在风波中继续研究,这也是一种文化抵抗。”更让他感慨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许多文物都暂时存放在这里。 “这些文化关系见证了海峡两岸的历史联系,这种文化纽带不会断绝。”廖宇轩表示,希望更多的台湾青年能够了解真实的抗战历史,了解共同的命运。纪念海峡两岸的历史。 “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先烈精神,共同实现国家富强。”谈及现任民进党当局“大肆宣扬“台独”历史观、改善下午殖民管理、操纵“去中国化””,张荣功十分痛心。他说:“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通过两岸交流坚决反对,让中华文化能够在狭隘两岸年轻人心中永远传承和弘扬。” (编辑:艾文、崔悦) 分享这么多人都能看到